編者按: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相關部門頻繁出臺政策以規范產業發展。我們梳理了一些主要的政策并加以解讀,以饗讀者。
3月16日 主要污染物排放增約束性指標
3月16日,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提出到“十二五”末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其中,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指標是新增的約束性指標。
點評:這意味著減排工作將從單一的污染物控制轉向多元污染物控制。
在過去的5年中,我國的污染物減排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在繼續。氨氮和氮氧化物的高排放影響了減排效果。
近年的環境質量狀況公報顯示,地表水中的氨氮已超過化學需氧量成為影響地表水環境質量的首要指標,成為最主要的污染項目。
這一情況同樣存在于大氣污染治理中。衛星監測發現,2006年后我國上空的二氧化硫急劇下降,氮氧化物的濃度卻在提升。結果酸雨和灰霾現象并沒有減輕,一些地區甚至變得更加嚴重。
隨著新增指標的確立和細化,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戶將更規范,環保水平差的企業面臨出局風險。
目前,氨氮排放量居前幾位的行業分別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飲料制造業、食品制造業。
氮氧化物排放量居前幾位的行業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4月12日 小煤化工被叫停
4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在網上公布《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禁止年產50萬噸及以下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油項目、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年產20萬噸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項目上馬。
目前,國內共有在建、擬建以及處于規劃階段的煤制烯烴項目29個,烯烴產能合計超過2000萬噸/年,總投資超過6300億元。
點評:我國的煤炭儲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新增煤炭儲量430.6億噸。
豐富的煤炭儲量成為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共有在建、擬建以及處于規劃階段的煤制烯烴項目29個,烯烴產能合計超過2000萬噸/年,總投資超過6300億元。目前國內煤制二甲醚的設計產能規模達1000萬噸/年。
當前煤化工項目盲目發展,引發了區域水資源供需失衡。一些地區不顧水資源供給約束發展煤化工;一些企業片面強調經濟效益,節水意識淡薄,繼續采用高耗水技術裝備,嚴重浪費水資源,這將對區域水資源平衡和生態環境保護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在多個政府文件提到“有序推進煤化工產業發展”后,國家發改委終于出臺了明確規定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文件。
《通知》明確量化了煤化工產業的準入條件,進一步限制小產能無序進入。針對已經投產或正在建設的大型煤化工示范項目,國家發改委指出,示范項目的實施主要為了探索和開發科學高效的煤化工技術,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能力的市場主體。因此,原則上,一個企業承擔一個示范項目。
6月1日 篩掉煉油小產能
6月1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正式施行。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完善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2005年本的基礎上,加大了對環保節能技術的支持力度,抬高了許多生產裝置的準入門檻。
在《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限制新建1000萬噸/年以下常減壓、150萬噸/年以下催化裂化、100萬噸/年以下連續重整、150萬噸/年以下加氫裂化生產裝置,同時淘汰200萬噸/年及以下的常減壓裝置。
點評:這意味著國內新建煉廠將面臨更高的準入門檻。
“十二五”期間,我國石化產業進入結構調整的轉型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走大型化道路,是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我國將以建設大型煉油基地為依托,實現石化產業的結構調整。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油氣規劃,未來我國將形成十大煉油基地:寧波、上海、南京、大連將成為規模超過3000萬噸/年的大型煉油基地,茂名、廣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也將躋身規模超過2000萬噸/年大型煉油基地行列。
地煉的規模偏小,部分企業裝置落后,油品質量、能耗、環保等指標達不到要求,資源綜合利用效果不佳,制約了行業整體規模擴大以及裝置技術水平的提升。
建設大型化裝置、發展規模經濟,是實現低成本戰略的有效途徑。據測算,1200萬噸/年煉廠與600萬噸/年煉廠相比,單位產品生產費用節約12%~15%。
依托現有煉廠進一步擴能改造仍是“十二五”時期石化產業發展的主流,預計少數煉廠規??赡苓_到4000萬噸/年。部分小煉廠會通過改造增強煉油能力,部分小煉廠會被淘汰,煉廠平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9月7日 “十二五”節能減排方案出臺
編者按: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相關部門頻繁出臺政策以規范產業發展。我們梳理了一些主要的政策并加以解讀,以饗讀者。 3月16日 主要污染物排放增約束性指標 3月16日,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提出到“十二五”末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其中,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指標是新增的約束性指標。 點評:這意味著減排工作將從單一的污染物控制轉向多元污染物控制。 在過去的5年中,我國的污染物減排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在繼續。氨氮和氮氧化物的高排放影響了減排效果。 近年的環境質量狀況公報顯示,地表水中的氨氮已超過化學需氧量成為影響地表水環境質量的首要指標,成為最主要的污染項目。 這一情況同樣存在于大氣污染治理中。衛星監測發現,2006年后我國上空的二氧化硫急劇下降,氮氧化物的濃度卻在提升。結果酸雨和灰霾現象并沒有減輕,一些地區甚至變得更加嚴重。 隨著新增指標的確立和細化,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戶將更規范,環保水平差的企業面臨出局風險。 目前,氨氮排放量居前幾位的行業分別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飲料制造業、食品制造業。 氮氧化物排放量居前幾位的行業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4月12日 小煤化工被叫停 4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在網上公布《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禁止年產50萬噸及以下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項目、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油項目、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年產20萬噸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項目上馬。 目前,國內共有在建、擬建以及處于規劃階段的煤制烯烴項目29個,烯烴產能合計超過2000萬噸/年,總投資超過6300億元。 點評:我國的煤炭儲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新增煤炭儲量430.6億噸。 豐富的煤炭儲量成為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共有在建、擬建以及處于規劃階段的煤制烯烴項目29個,烯烴產能合計超過2000萬噸/年,總投資超過6300億元。目前國內煤制二甲醚的設計產能規模達1000萬噸/年。 當前煤化工項目盲目發展,引發了區域水資源供需失衡。一些地區不顧水資源供給約束發展煤化工;一些企業片面強調經濟效益,節水意識淡薄,繼續采用高耗水技術裝備,嚴重浪費水資源,這將對區域水資源平衡和生態環境保護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在多個政府文件提到“有序推進煤化工產業發展”后,國家發改委終于出臺了明確規定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文件。 《通知》明確量化了煤化工產業的準入條件,進一步限制小產能無序進入。針對已經投產或正在建設的大型煤化工示范項目,國家發改委指出,示范項目的實施主要為了探索和開發科學高效的煤化工技術,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能力的市場主體。因此,原則上,一個企業承擔一個示范項目。 6月1日 篩掉煉油小產能 6月1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正式施行。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完善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2005年本的基礎上,加大了對環保節能技術的支持力度,抬高了許多生產裝置的準入門檻。 在《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限制新建1000萬噸/年以下常減壓、150萬噸/年以下催化裂化、100萬噸/年以下連續重整、150萬噸/年以下加氫裂化生產裝置,同時淘汰200萬噸/年及以下的常減壓裝置。 點評:這意味著國內新建煉廠將面臨更高的準入門檻。 “十二五”期間,我國石化產業進入結構調整的轉型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走大型化道路,是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我國將以建設大型煉油基地為依托,實現石化產業的結構調整。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油氣規劃,未來我國將形成十大煉油基地:寧波、上海、南京、大連將成為規模超過3000萬噸/年的大型煉油基地,茂名、廣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也將躋身規模超過2000萬噸/年大型煉油基地行列。 地煉的規模偏小,部分企業裝置落后,油品質量、能耗、環保等指標達不到要求,資源綜合利用效果不佳,制約了行業整體規模擴大以及裝置技術水平的提升。 建設大型化裝置、發展規模經濟,是實現低成本戰略的有效途徑。據測算,1200萬噸/年煉廠與600萬噸/年煉廠相比,單位產品生產費用節約12%~15%。 依托現有煉廠進一步擴能改造仍是“十二五”時期石化產業發展的主流,預計少數煉廠規??赡苓_到4000萬噸/年。部分小煉廠會通過改造增強煉油能力,部分小煉廠會被淘汰,煉廠平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9月7日 “十二五”節能減排方案出臺